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

「而除非你是智者/如何,你會遇到智者呢」


文學訪談不易做:腦袋空空虛擲問題,固然不宜;主題先行請君入甕,也不妙。旗鼓相當、平等對話的文學訪談可不多,我立即想起的是董啟章與黃念欣合著的《講話文章》I、II,還有王良和的《打開詩窗──香港詩人對談》。前者我在《字花》寫過幾句,這次只談後者。

作者是詩人,因此書的副題就叫「香港詩人對談」而不是「與香港詩人對談」,雙方也能在較平等的基礎上對話,毋須故作恭敬。受訪者的詩觀、詩風都南轅北轍,可貴的是,作者並非把他們擺在不同山峰上膜拜,反而勇於提出異議。比如關夢南主張「詩歌要從生活出發」,對典雅的寫法有保留,王良和則直言「不大同意你的觀點」,然後把話題拓展至余派與現代派的相互關係;他稱許鍾偉民之餘,也會婉轉地探問:詩作「耽於唯美的想像,文字色彩濃麗,帶點古典意味」,以此處理現實題材,有沒有限制?作者對受訪者詩作、詩觀了解入微,早就足以寫成多篇扎實的論文了(難怪他在訪談中一說就是一兩頁),而他選擇了以較平易的方式分享、進言,這是詩人之福,也是讀者之福。我想起書中飲江的話:

「只有讀者是一首詩,那作品才是一首詩。一切都是邂逅。『每個人都是智者/如果遇到智者/而除非你是智者/如何,你會遇到智者呢』。」容我斷章取義──好詩到處都是,只要你是好讀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